添加收藏  管理入口

【心传佳作,汇展新篇】新闻传播学院教学成果展(六)

发布时间:2021-11-30 浏览次数:0

  春秋代序,岁月沧桑。值此翘首盼迎河北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之时,全校上下欣然悦动。近年来,我院学生作品形式多样、主题新颖、内容丰富、制作精良,新闻传播学院特此筹办“心传佳作,汇展新篇”教学成果展活动,展现我院优秀育人成果,以彰学院专任教师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成果,更为学院发展积蓄力量,并以诚挚的热情助力“成果校庆”。

新闻传播学院教学成果展(六)

   作品名称:一张船票,梦回百年建党

   作品形式:视频

   作者姓名:米林

   指导教师:马连

   作品简介:  

   通过“一张船票”以穿越的形式回顾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先进人物事迹和新中国在抗击疫情、扶贫、教育、科技、外交、经济等各方面的成绩,通过小细节、小故事来见证100年来,中国社会和党的沧桑巨变并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作品回顾中国历经磨难和奋起反抗的历史,宣扬其中的英雄人物事迹,以及建国后在小康社会建设、脱贫攻坚、抗击疫情、教育发展、抗击疫情、科技创造等各方面成就入手,突出展现建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未来的信心。


   作品名称:今天,明天

   作品形式:新闻报道

   主创团队:王兴丹

   指导老师:马连

   作品简介:

   本视频拍摄于2020年,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选取河北省某一山村,分析当地的扶贫现实情况,选取农业、旅游业、精准扶贫三个方面进行拍摄采访,讲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小见大,以视频的形式鲜明直观的记录了脱贫攻坚的有效成果,加之人物采访和解说,更具全面性和真实性。


   作品名称:稻花香里说丰年

   作品形式:深度报道

   作者姓名:王玮琦

   指导教师:万莹

   作品简介:

   作品以深度报道形式,通过采访梁军女子拖拉机队队员田淑芳老人,展现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第五十五团查哈阳农场垦区的建设者们,为开垦北大荒作出的努力。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德都萌芽乡村师范学校的以及梁军女子拖拉机队的成立;第二部分主要讲述查哈阳农场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第三部分主要通过展现几十年的沧桑巨变来展现党领导人民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付出的汗水。


稻花香里说丰年

已过三更,田淑芳坐在斯大林八十号的驾驶舱里娴熟地驾驶,进行着夜班的日常耕作。突然,她听到了熟悉的响动,意识到了什么,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转头看向身旁的队友陈雅茹。陈雅茹立即领会了她的意思,转头看车后方。昏暗的夜色中,分散的绿色光点逐渐聚集靠近,灰绿色的皮毛逐渐在拖拉机大灯的照射下变得清晰。是狼!田淑芳准备开动拖拉机,她知道狼群并不会靠近,它们只是等待叼走拖拉机翻土带出来的老鼠。可不巧地是,拖拉机熄火了。此时,距离清晨交班还有一个小时。田淑芳拿起修车扳手,准备下车。

汗洒北大荒 荒野变粮仓

“南有南水北调,北有三江灌区。”在黑龙江三江平原,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为开垦荒野不断努力。“查哈阳”是一句蒙古语,意思是“好地方”,地如其名,查哈阳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历代掌权者的兵家必争之地。查哈阳位于大兴安岭东麓,嫩江右岸,地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历史分界线。公元前1121年,金国灭辽后,为防御辽人卷土重来和边疆游牧民族的侵扰,阿什河流域的女真人(今满族人)牵至此,开始耕种屯田、驻守边疆,史称“金长城”。公元前1211年,蒙古国对金国发起了兼并战争,界壕被攻破,居民们惨遭杀戮和俘虏,这片土地再度沦为无人问津的荒野。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北地区,开始长达14年的统治。1939年,日军为解决百万关东军军粮供应问题,从日本山形、福井等县组织了10个开拓团和1个女子勤劳奉仕队,入殖查哈阳地区,还强抓几十万中国劳工修筑水利工程,实施开垦查哈阳的计划。当年的日军宣称,完成建设后,将会实现“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查哈阳”的蓝图。1945年东北地区解放后,日军烧毁建设图纸,毁坏开拓团工程设施,中国劳工用血汗修筑的水利工程一夜之间变成了废墟。

1948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劳动人民从充满炮火硝烟的战场中走出来,放下武器,拿起锄头,英雄卸下铠甲重回战场,带领东北人民揭开了建设北大荒的序幕,大批的转业军人投入到建设的热潮中,为开垦荒地、建设新中国奉献自己的力量和青春。查哈阳农场就在这一年组织创建,它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前身是平阳农场,后迁至原日伪开拓团旧址“大烟筒”地区,更名为“查哈阳农场”,建国后被编为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第五十五团。

共产党人汗洒查哈阳的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萌芽学校和梁军女子拖拉机队

随着东北沦陷区的解放,北安军事干部学校教育长高衡来到黑龙江省黑河市德都县,为解放区农民创办了一所学校,命名为“德都萌芽乡村师范学校”,专收家庭困难无力求学的优秀青年。1948年春,为了恢复战后经济和支援前线,黑龙江省委决定大力创办公营机械化农场,并向前苏联进口了一百台拖拉机,在北安开班了拖拉机培训班,从全省招募学员。德都萌芽乡村师范学校拥有三个招募名额,但由于学员们报名十分积极踊跃,于是学校上层决定以“个人报名、群众评议、组织批准优选”的方式选取优秀青年参加拖拉机培训班。十八岁的女学员梁军在同学们的一致推荐下,和其他两位男学员,最终被推荐参加了北安拖拉机培训班。当梁军顺利进入北安拖拉机培训班后才发现,全省七十多名学员当中,只有她一位女性。在当时,群众思想并未完全解放,多数人还认为妇女不宜抛头露面,外出工作更是遭人白眼。况且,开拖拉机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梁军作为唯一一名女学员并不被看好。但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后,梁军已经能够熟练地驾驶拖拉机,她的努力和坚持让师生们刮目相看,女拖拉机手就此诞生。

田淑芳本是家乡农会的一名妇女主任,因其勤劳能干被推荐进入萌芽学校学习。一日午后,正在教室学文化的田淑芳,看到了开车归队的梁军。“那天是中午了,梁军开车回来了,我就看到她在操场上开着拖拉机来回遛。觉得女的开拖拉机,真是非常不容易。我就被感动了,也想去学学。”九十岁的田淑芳老人回忆说。随后,梁军带动了一批女性加入到开垦北大荒的行列当中。1950年6月3日,终于成立一支12人的女拖拉机队,以队长梁军的名字命名为“梁军女子拖拉机队”,成为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当年“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的北大荒从此有了姑娘们建设的身影。

查哈阳农场第一任厂长赵达在一开始便确立了依靠技术办厂的建设方向,亲自组织招收了拖拉机队,并亲自向省委请示招收一批女拖拉机队队员。于是,梁军女队在经过两年的学习和锻炼后,被分配至查哈阳农场,投入到开发查哈阳、建设北大荒的主战场。姑娘们开始日夜不息地拓荒耕作,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由于条件的艰苦,姑娘们边学习边劳作,同时还要自己解决缺少农具的问题。队长梁军曾在某次采访中表示,“我们那时候啥也没有,两手空空,开着拖拉机。没有农具,就到老百姓家的马圈去找旧犁杖,把它装成四铧犁。”辛勤的劳作让姑娘们双手布满了老茧,在拖拉机队姑娘们的努力下,梁军女子拖拉机队成了查哈阳农场农耕队伍当中的一支排头兵。萌芽学校在第一年的建设中就开垦了三千四百亩荒地,收获了一万五千多公斤的粮食。

同年,梁军代表农耕队参加了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向毛主席申请为学校题字,毛主席提笔写下“萌芽学校”四个字。萌芽学校的同志们深受鼓舞,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开垦北大荒、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实践当中。


黑土地上稻花香 沃野千里米粮川

“那时候,共产党的教育好,穷人翻身都靠共产党。没有共产党,新中国妇女就解放不了。”队长梁军曾这样评价共产党。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查哈阳农场的建设,大量投资拨款进行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并调配大批技术人才和工人队伍前往支援。

农场为推进机械化生产,引进了一批苏联生产的拖拉机,拖拉机队员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春播秋收,收获的粮食一部分支援解放战争前线,剩下大多都分给当地贫苦的居民,队员们自己却吃玉米面和冻萝卜条充饥。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梁军女队的姑娘们和其他男学员一样,都要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恶劣的环境并没有让队员们失去对工作的热情,长达十五小时的日常劳作,他们任劳任怨,甘愿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

春耕时节需要播种大豆,查哈阳农场需要播种超5.5万亩大豆,但当时机械化水平并不高,还处于“单车单机”的作业方式,一台拖拉机只能拉动一台播种机,因此播种效率较低,任务完成难度较大。在技术人才的指导下,农耕队队员将多台拖拉机相连,实现同时拉动四台播种机的高效率作业,将机器播种覆盖宽度从3.4米增加至14米,整体播种效率提高了六倍。农耕队开着斯大林八十号在这广袤无边的查哈阳农场上,播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几年间,原本的荒蛮之地变成了千里沃野。1955年,查哈阳农场耕地面积已经超过24万亩,一举成为当年最大的国营机械化农场之一。

田淑芳老人手拿老照片,含泪说道,“我看到她们的样子,我都想哭。再也见不到这些老同志了。”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建设者,如今都成为了百岁老人。北大荒见证了他们的拼搏和汗水,大片的农作物在这片黑土地繁茂生长。从小生活在查哈阳农场的大学生孙朝阳表示,“我印象特别深,我爷爷那时候给我看他耕地用的工具,说是当年带队队长留给他的东西,木头把儿都烂了,他也没舍得扔。现在不一样了,生产机械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我爷要是能看见,肯定得激动坏了。”90年代后,查哈阳农场生产稳步提升,水稻产量逐年增加,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中国首家绿色食品大米生产基地”,便有了“鱼米之乡、塞北江南”的美誉。2020年,查哈阳农场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名单。

黑土地上稻花香,沃野千里米粮川。在黑龙江垦区的劳动人们的努力下,北大荒终于在历经几十年的沧桑巨变后,成长为如今的“北大仓”。英雄的北大荒建设者们,以他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发扬了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奉献自我的大无畏气概,以己之力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田淑芳老人伸出左手握住我的手,我清晰地感受到她手上的老茧和疤痕。她说,“当时我硬着头皮下车,当时汗毛都竖起来了。狼也害怕我们,我就用扳手使劲敲车前盖子,它们也不动弹,就看着我,我就一直敲。后来天亮了,队里派来男同志接应我们,它们才走。”老人仿佛全然忘记了当年害怕的自己,边说边笑,讲到激动时笑到眼角留出了眼泪。

       

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冀ICP备18011017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630号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电话:0311-80788807  邮编:05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