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添加收藏  

新闻传播学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7-02-14 浏览次数:0

新闻传播学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在河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关于开展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的工作指示下,2016年9月末到10月初,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及本科生毕业班辅导员张国柱老师和赵心老师,分别对2014级研究生和2013级本科生共计283人进行了就业意向调查,有283人参与了此次调查,现对此次调查做如下汇报。


一、2017届毕业生基本概况


此次调查共涉及283人,研究生13人;本科生270人,其中新闻班36人,广告班51人,广播电视编导班91人,广播电视制作班45人,播音与主持艺术班49人。调查类别均为非师范类本科生。 


 
 


在2017届毕业生中,来自农村


的学生占34.3%,居于生源地比重之


首,紧随其后的是来自地级市的学生,


占比28.6%,其次分别为:省会城市



1-新闻传播学院2017届毕业生生源地构成


16.6%,县城14.5%,乡镇6%。



在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的调查中,有29.33%做过院校级学生干部,有15.19%做过班级学生干部,而有55.48%未做过学生干部。即做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占比将近半数。



 


 
 


 



2-关于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的调查
 


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在office软件的操作、人际交往、逻辑思维等方面,比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会略胜一筹,在就业求职上也会略有优势。


二、考研升学比重持续上升


在参加问卷的270名本科生中,选择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占45.9%,表示不会参加的占53%,有3人未做出选择。与往年相比较,预计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比重依然保持上升趋势。但对于选择升学考试的原因和目的各有不同:



3-关于参加升学考试的最主要原因和目的


 


而在对考研最主要原因和目的的调查中可知,44.07%的学生是为了提升就业层次,以考研作为跳板寻求更心仪的机会和平台;15.93%的学生是对专业有浓厚兴趣,所以希望能够更深入、系统地学习。而有8.52%是找不到好的工作处于观望状态,有1.85%是没有主见,看别人考自己也跟随的。还有34.44%未明确表露出考研意愿或并未见主要目的和原因。


对生源地进行统计分析可知,我院17届毕业生生源分布多集中于城镇,来自农村的学生占比重的三分之一。通过生源地与“是否选择参加研究生升学考试”交叉分析不难得知,生活成长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对学生的人生选择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来自于农村乡镇的学生出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及人生视界有限、对生活远景规划有限的缘故,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一般会选择就业,而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去深造再择业。而来自于城市的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不大,家长对家庭、孩子的长远发展规划选择也相对较多,机会和可能也更多,因此选择升学便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与职业发展中观望再考虑的选择。


综合我学院学科特点,广告学、新闻学在时下市场经济、新媒体持续升温的大环境中,就业相对容易,相对于更注重市场实操的广告行业,对于新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考研晋升提升自我后进入主流媒体和考公务员成为两大选择。随着传媒经济和电视、影视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与主持艺术因其艺术类的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原因,走入省台、市台、电台、文化传媒公司等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正逐年呈现上升趋势,相较于以往来说,非本专业就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实训教学的开展、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促使就业适应性正逐步提高,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依然会选择通过考研,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也给自己跨上更高平台的机会。



   在“如果在读研和理想工作中选择的话,会如何选?”的问题中,有13.07%的学生表示不好说,有24.03%的学生表示会继续读研,而有62.9%的学生表示会接受这份工作。


    这其实也能够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就业是必然,如果有好的就业机会,选择就业是非常正确的。




 


 

 

 



4-如果在读研和理想工作中选择的话,会如何选?

 


在“假如今年考研未能如愿,你会选择?”的调查中,选择“求职就业”的有76.68%,选择“暂不就业拟升学”的有23.32%。综合以上几个问题可知,在考研这个问题上,抱有非常坚定的考研信念的学生,大概占到本年级的25%左右,其余的约75%的占比中,因好的工作机会而流动的学生占比重还是相当大的,大家心态和状态应该也是随时而动的。对于坚定信心选择考研的学生,在本学期的工作中,应侧重掌握其心理动向,不能视考研为命运赌注,引导其愉悦考研,卸下心理包袱,从而避免因考研失利而造成的心理问题;而将考研作为眼下没有别的打算的替代性规划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他们视考研为一次尝试,考研失利也不后悔,能够迅速调试心态转投其他规划,应做好就业引导和职位信息提供。


三、生涯规划逐步明确化


通过问卷整体反映出的问题来看,学生的就业目标与生涯规划正逐步从目标、规划不明确的情况向较为明确化的状态发展。在对“是否有明确的个人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目标”的调查中,比较明确的有61.13%,不太明确的有24.03%,非常明确的有12.72%,不明确的有1.77%,从未考虑过的有0.35%。可以说,对未来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明确的有73.85%,不明确或未考虑过的有26.15%。因此对于不明确的这部分同学,可以通过约谈等方式对其职业取向进行了解,并从学生自身的专长和兴趣出发,为其提供建议,从而帮助其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目标。


1、区域选择面向传媒业发达地区


通过对大家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数据汇总分析后的结果来看,在对将来求职就业地区的选择上,首选北京、天津市区或本省省会的占比48.76%,选生源地所属市市区的占比36.04%;在次选选项中,考虑回到学生生源地所属市市区工作,占到了29.33%,选择到北京、天津市区或本省省会工作以及到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均占到了20.85%;在就业区域再选的选项中,选择到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占比24.38%,其次是到学生生源地所属市市区工作,占到了18.37%,到学生生源地所属县县城就业占到了16.25%。



5-对于就业区域的选择



不难看出,由于我学院传媒专业的学缘关系,更多的同学趋向北京、天津市区或省会城市发展,更多的同学希望能够去到经济环境相对优质、媒体行业发展相对前沿的地区使自身所学的专业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选择北上广深快节奏的国际都市生活中,挑战自我,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意义的同时,满足自我精神与物质方面的追求与享受。但在就业区域上选择回归生源地所属市区或县城的比重也不在小数,说明我校在生源构成上来说,本省生源占比非常高,河北省在近两年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越来越扮演着分担首都部分职能的重要角色,河北省也属于东部沿海地区,综合分析学院特色、专业特点、工作环境、发展前景来看,选择生源地进行职业发展,一方面是出于“家本位”的思考,守护父母;一方面是在地域上规避生活压力,追求更为平稳安逸的生活。


在“会选择哪个国家基层就业项目”上,首选“选调生”占比35.69%,“西部计划”占比27.56%;次选“选调生”占比23.32%,“西部计划”占比16.25%,而其他选项相对较少。这种结果一方面说明学生很可能对其他国家基层就业项目认知较少,一方面说明新闻传播学院培养的新闻传媒类非师范生,更多的就业选择还是在专业领域,而选择国家政策就业的学生也是有热情和意愿到基层上贡献自己的热血青春的。


在对“影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首选选项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发展前途有限”占比30.04%,“待遇低”占比27.21%,“地理位置较偏僻”占比22.97%;而次选选项中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发展前途有限”和“待遇低”,占比同为32.86%。由此可知,很多毕业生选择不到基层就业,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发展前景和待遇薪酬的问题。这两个因素同样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价值观的两大问题,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更多从自身出发,选择发展前景好、升值加薪快的行业就业。有责任感和事业理想,愿意为祖国建设发展贡献一己之力的孩子不能说没有,但确实正在逐渐变少。这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辅导员应该在思想引领工作中应该做工作的重点,在就业价值观的培养上,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立远大志向,助力中国梦的实现,从而脱离“向钱看”的低级的自私的价值观。



6-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问题


 


2、职业选择侧重以专业技能为出发点


在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问题”的调查中,认为“毕业生缺乏实际技能和经验”的居于首位,占比51%;认为“教学脱离实际需要”的占比23%;认为“用人制度不规范,尤其是毕业生保障制度不到位”的占比19%,认为“社会需求少”的占比7%。由此可以看出,半数学生认为其自身缺乏实际技能和经验是占最主要的因素。这就涉及到我们的教学改革问题,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实操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我院来说,开创的“14+4”教学模式,将18周教学周划分成前14周集中授课,后4周进行集中分组,进行各专业作品创作的实训,培养学生动手实操能力,在实训中锻炼技能、实践理论,将课堂与业界相结合。开展三年来,收效颇丰。


但在就业中,学校配合教学设计的实训环节依然是通适性的,无法满足就业单位对学生的突出专项技能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与实操中,应根据就业单位性质,形成技能培训小组,对学生的新媒体编辑、影视剧组活动、电视节目组活动、地产营销策划、快消品营销策划、娱乐产品宣传推广等不同方面的技能进行专项指导与培训,帮助学生迅速建立行业认知,培训岗位技能。



7-职业选择影响因素


在对“职业选择影响因素”进行的调查中,首选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对工作本身有兴趣”占比25.80%,“利于个人发展晋升”占比20.49%,“就业地区选择”占比19.79%;次选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工资水平及福利”占比37.10%,“利于个人发展晋升”占比22.26%,“就业地区选择”占比12.37%;再选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工资水平及福利”占比20.85%,“利于个人发展晋升”占比19.79%,“工作环境与舒适性”占比16.96%。


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在考虑职业选择时,会在工作内容兴趣程度、个人发展晋升情况、工资水平福利待遇和就业地区作为较为重要的参考因素,在这些因素满足的条件下,还会考虑工作环境与舒适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做就业指导和就业单位推荐时,也喜欢给大家介绍一些系统和运作较为成熟的公司或单位,因为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学生自身成长也会有章可循,工作内容与专业适应性也较为合理,福利与保障等也为学生工作单位的稳定性提供了一定保障。



8-根据自身条件预计就职首选单位


 


在根据自身条件预计就职单位的首选选项中,出于我院学生学科专业特点和非师范生性质,排名前四位的是:外企或合资企业、私营企业、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选择到中学做教师的并不算多。次选与再选的选项排名也基本保持一致。而在选择进企业的学生中,选择待遇薪酬较高、福利待遇较好的外企及私企的学生要多于首选国企的学生。


3、薪酬待遇预期成长空间大


在调查283名学生关于“求职时月收入期望底值”的调查中,能够接受600元左右和800元左右的均为1人,能够接受1000元左右的有5人,能接受1500元的有38人,而要求在2000元以上的有238人,占84.1%。作为学生辅导员,我认为在这一题目的设置上,5个选项之间是没有明显的区分度的,选项的设置并不能够真正反映当下的社会经济水平和收入预期。


在我个人之前对学生进行的就业问卷中也涉及到了关于入职起薪的问题,目标薪资预期在2000-3000元档位的占29.8%,3000-4000元档位的占51.1%,4000-5000元档位的占12.8%,5000元以上档位的占6.4%。其中,2000-3000元、3000-4000元区间的占80%多,4000元以上目标薪资的占比较少。说明很多同学在入职初期还是有很多同学能够认清时务、放平心态,对自身工作经验和能力有清晰认识。


在入职五年目标薪资的预期上,学生对目标薪资有了大幅上涨,4000-5000元占比10.5%,5000-6000元占比23.2%,6000-7000元占比18.9%,7000元以上的占比47.4%,较入学时普遍上涨2000元左右,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对自身在就职岗位上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的成长上还是有一定信心的。


 



9-择业时预期付出的求职成本

 


在择业时学生预期付出的求职成本的调查中,不限制金额的占比45.94%,这说明在求职时,近半数学生会不惜财力支出,尽可能地去寻求心仪的工作。而花费在1500-2000元、1000-1500元、1000元以下的有20.49%、24.03%、9.54%不等。这种价值观念的转变,说明现在的就业环境竞争激烈,学生们对心仪工作的渴望变得尤为迫切,不惜财力代价。


4、就业信息获知以学校通知为主



10-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



在“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的调查中,通过校园招聘会和学校就业网站获知就业信息的占比54.06%,以绝对的优势占据着获知就业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在这里要非常感谢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各位老师的辛苦工作,为同学们进行用人信息的核实、单位资质的鉴定、现场招聘会的组织举办、及各种就业信息的发布等等,现在在就业信息网的全新建设以及微信平台的开发上也非常用心,就业指导中心各位老师的努力获得了学校很多学生老师的认可和信赖。而以人才、职介服务机构组织的招聘会为主要渠道的占比17.67%,校外就业网站的占比13.07%,以亲戚、朋友、老师的介绍的占比8.83%,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的占比5.3%,直接登门或电话求讯的占比1.06%。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知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在今后的就业信息发布中,应侧重网络的运用,并充分重视微信、微博、QQ等软件的应用,会考虑建立相应的群组或帐号,进行就业信息的实时更新。



12-最有效的求职方式


在对“你认为最有效的求职方式”的调查中的283人中,认为“小型招聘会面对面交流”更为有效的有111人,认为“通过社会关系介绍推荐”有效的有66人,认为“利用网络投递简历”有效的有61人,认为“大型招聘会投递简历”有效的有45人。小型招聘会面对面的交流能够让就业单位能够更为直观地迅速了解一个求职者。通过网络投递、大型招聘会投递都增加了自己的简历石沉大海的可能,而通过社会关系介绍推荐虽然看似被接收的可能性会增加,但其中用人方与求职者间的关系会受主观印象的影响。因此小型招聘会就显得尤为有效。


从去年开始,在学院就业办公室成立以来,我院陆续举办过一些直询学院就业办的用人单位的小型招聘会,很多同学通过这些招聘会最终找到了心仪工作,未能成功录用的也从招聘面试中吸取了教训,积累了经验。今年,我院还将加大对小型招聘会的承办力度,诚邀更多企业及单位来我院进行招聘。



 

11-最看重就业单位的什么方面


 


在关于“最看重就业单位的什么方面”的调查中,占比53.71%的“发展前途”的受关注程度远超于“自己的兴趣”的18.73%,“工资待遇”的16.25%,“稳定性”的11.31%。由此可以看出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即便是同类型的平行单位,大家也更看重单位自身能够提供给就业者的发展前景,更多的学生希望在所从事的领域中能够大展宏图,实现理想抱负。

 


四、学校就业指导开展应及早


在对“学校何时开展就业指导最合适”的调查中,有58.66%的学生认为在大四及研三的下学期进行开始最合适,有29.33%的学生认为在大二、研二时最合适,有12.01%的学生认为在大一、研一时最合适。在这个问题上,就显现出作为学生和作为校方、老师,我们的思考方式是迥然不同的。学生会认为就业指导并不重要,就业是自己的事情,不希望学校参与过多,但作为老师和学校来说,能够适时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会在就业过程中帮助大家少走弯路而获取最理想的工作机会。作为辅导员来说,结合切身感悟,个人认为在大三的下学期进行就业指导是适时的。因为此时考研的同学随波逐流的多,还没有坚定下考研的同学很可能会向选择就业流动,而我院因非师范类的专业性质,在大四一年是不开设专业课程的,很多同学大三结束后,将在暑假期间便开始自己的实习。因此,大三的下学期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是非常及时而有效的。


在“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应当给予同学的帮助有哪些”的调查中,首选选项集中于“联系用人单位,拓展就业市场”和“搜集和发布职业需求信息”,次选集中于“搜集和发布职业需求信息”和“组织校内招聘会和其他招聘活动”,相比之下,而其他的选项选择分布较为均匀。但其实像“就业政策、制度、法规咨询”以及“就业协议书签署指导”也是非常值得学生们了解的。所以在此,希望同学们也转变观念,在积极追逐就业单位的时候,不要忘了了解保护自己劳动权益的法规、制度、政策等方面的就业知识。


在对“能够接受的就业形式”的调查中显示,首选“正式签约”以73.5%的绝对优势当选,次选“合同就业”以63.25%的绝对优势居于高位,再选“灵活就业”占34.98%、“自主创业”占33.21%,较为均衡。我在日前开的年级大会上为同学们讲解三方协议、合同就业的问题时便发现,很多同学对就业形式并不了解,甚至分不清就业协议书和用人合同的区别。这些就业形式的划分更多是学校将学生就业进行的分类,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只有签约和不签约的区别。因此在这一问题上,学生的认知与学校的分类是不对称的。应该对学生进行就业知识的普及与说明。


接下来对“对灵活就业的看法”的调查中显示,283名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222名会把灵活就业当作“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求职打下基础”,33名学生会认为“先求生存,不得已而为之”,29名学生会认为是“只要有收入就行,跟其他就业形式没有区别”。由此可知,绝大多数学生在寻求工作机会的过程中,心态还是非常积极,充满正能量的。


在关于会否解约改签第二单位的调查中,遵守毁约流程的占74.56%,不惜违约的占8.48%,放弃第二家单位不改初衷占16.96%。在面对三方协议的毁约问题时,作为辅导员也好,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也好,都应该告知学生,不遵守毁约流程是不对的,在就业中应该遵守道德和规定。在签订三方协议之初也应该三思而后行。



13-会否解约改签第二单位


 



14-毕业离校前还未找到满意单位签约的话,会如何选择



在“毕业离校前还未找到满意单位签约的话,会如何选择”的调查中,许多学生会抱着积极的心态,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占比79.86%,消极待业的仅有4人,选择考学深造的会占比18.73%。可以说不论学生做出何种选择,急学生就业问题是毕业班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其服好务、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都是职责所在。

 


我院近两年加强就业办公室建设及人员配备,承担了大量学生就业工作中的细节工作,就业指导工作正向着科学化、人性化转变,就业办公室成为了“企业迎进来,学生送出去”的良好中转站。在又一个毕业季来临之前,我学院今年计划将更多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前置,及早地进行就业知识的指导与普及,通过召开年级大会、主持主题班会或一对一约谈指导等方式,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做细、做好。也将继续完善就业办公室的人员梯队组成和机构职能设置,改善以往略显忽视的就业单位开拓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回访工作,在保证2017届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同时,也为未来我院就业市场的开拓和保持与往届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良性的双向互动机制,争取在2017届毕业生工作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签约率,降低毁约率,将就业工作顺利、及时、有效的推行下去。

 

 


 


                                    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16年10月18日


       

新闻传播招生就业信息网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电话:0311-80788807  邮编:050024